歼-10C“击落”隐形飞机意味着什么 体系对抗的胜利!最近,央视《攻坚》纪录片中的一段画面引发了军迷们的热议。歼-10C在模拟对抗中成功“击落”了隐身战机。隐身战机如美国的F-22、F-35一直是空战中的“隐形杀手”专业配资论坛资讯,普通战机很难发现它们,更不用说击落了。但这次,歼-10C不仅做到了,还赢得干净利落。
在纪录片中,歼-10C飞行员肖楠驾驶战机升空后,雷达屏幕上没有显示任何目标,这意味着他可能遭遇了隐身战机。在过去,这种情况下飞行员几乎无计可施,因为隐身战机的雷达反射面积极小,难以被发现。然而,肖楠没有慌乱,立即呼叫支援:“03,帮我扫一下,可能是隐身目标!”几秒钟后,通过数据链传来目标信息,歼-10C迅速发射导弹,最终成功“击落”目标。飞行员兴奋地喊出:“导弹‘睁眼’!打掉了!”
这种模式并非首次验证。2025年5月的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空军驾驶歼-10CE用霹雳-15导弹击落多架印度“阵风”战机。巴方通过ZDK-03预警机和歼-10CE的数据链协同,形成“探测-指挥-打击”闭环,使欧洲顶尖战机“阵风”的优势失效。
《攻坚》纪录片中,空军航空兵某旅王浴乾表示:“未来作战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这一理念已深入中国军队骨髓。预警机如同“大脑”,能提前发现敌情,为整个作战体系提供情报支持;侦察系统如同“眼睛”,能看清战场的每一个角落;火力系统如同“拳头”,能对目标进行精准打击;电子干扰系统如同“迷魂药”,能让敌人的装备失灵。这些模块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歼-10C“击落”隐身战机本质上是“体系对体系”的胜利。现代战争不再是单一武器的比拼,而是看谁的信息传递更快、各模块配合更默契、应对突发情况更灵活。例如,当预警机发现目标后,数据能否瞬间传到歼-10C的显示屏上?电子干扰会不会误伤自己人?这些问题考验着体系的“兼容性”。现在不同军种、不同武器能够共享信息,就像手机和电脑无缝传输文件一样,这才是真正的“硬实力”。
别小看歼-10C这波操作,它背后体现的是作战理念的升级——不再追求某一款武器“天下无敌”专业配资论坛资讯,而是打造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作战体系。未来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对手,这套体系都能像变形金刚一样,根据战场情况灵活调整,这才是最让人安心的底气。
富深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