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公布东风-100发射画面 武统神器再引关注!“武统神器”这个称号最近又被提起,央视罕见地曝光了东风-100导弹的演训画面。这型全球唯一的陆基全程超音速巡航导弹确实让不少人感到惊艳。然而,官方高调展示的同时,坊间却一直流传着它早已“停产”、装备规模有限的消息。一款性能参数如此顶尖的武器场外股票配资,在火箭军序列中地位显得有些尴尬。
这背后反映了中国军队在现代化进程中作战思想的巨大转变和深层逻辑。回到21世纪初,面对远海潜在的航母战斗群威胁,中国急需构建远程反舰打击能力。两条并行但竞争的技术路线应运而生:一条是追求末端高超音速打击的反舰弹道导弹,另一条则是全程超音速巡航导弹技术。东风-100,当时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长剑-100,就是后者的代表,更是长剑-10的升级版。
据公开资料,东风-100能以4马赫的速度飞行,射程高达三四千公里,足可覆盖西太平洋的战略要冲关岛。相比之下,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速度仅为0.8马赫,俄罗斯的“口径”也才0.9马赫左右。东风-100的速度几乎是降维打击。然而,它的竞争对手是那些发展几乎同步的反舰弹道导弹,如东风-21D和东风-26。这两款弹道导弹在末端再入大气层时,速度能轻松突破18马赫,使得突防能力和毁伤模式存在根本差异。
东风-26这类弹道导弹依靠末端巨大的动能,能够直接贯穿并摧毁航母甲板。相比之下,巡航导弹主要靠战斗部爆炸来毁伤目标,虽然精度高,但对大型目标的毁伤效果略显不足。因此,一些专家认为,东风-100虽然技术顶尖,但在反航母这一核心任务上,打击效率和威力似乎都被弹道导弹超越了。这导致它在火箭军的核心打击任务中显得不再那么迫切。目前,东风-21D和东风-26已经大规模列装,成为反舰的绝对核心力量,而东风-100尽管已服役列装,但装备规模相当有限,甚至有停产的消息传出。
如果仅仅拿东风-100与弹道导弹进行对比,就断定它过时了,这种视角未免有些狭隘。现代战争特别是“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下,强调的是不同武器间的高效协同与功能互补。东风-100的精度达到了“米级”,被形容为可打击“点目标里的点目标”。如果说弹道导弹像“炮兵”,负责大范围面杀伤,那么东风-100则是个专攻要害的“狙击手”。
想象一下战时场景。东风-26或东风-17可以先发动猛攻,瘫痪敌方的大型防御节点和基础设施,进行首轮面打击。但战场上总会留下一些高价值的目标,比如指挥中心、隐蔽的雷达站、加固的武器库等。这些目标,弹道导弹可能无法做到精细清除。这时,东风-100就能派上用场,对这些“点目标”进行精准的“补漏”和“清扫”。这种分工形成了高效的“组合拳”,一个负责“大破”,一个负责“点穴”,共同构成了多层次、复合化的打击体系。
东风-100的存在标志着解放军已超越对单一“神兵利器”的迷恋,转而更专注于构建一个功能互补、高效协同的现代化作战体系。这种体系下的分工,让解放军的打击能力从宏观瘫痪到微观清除无缝衔接,极大地提高了整体作战效能和打击的可靠性。东风-100的三四千公里射程,能够覆盖关岛,不仅是战术上的“外科手术刀”,更是战略上的一张重要牌。这种“富裕”本身场外股票配资,展示了中国军队在构建现代化作战体系上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高阶的阶段。
富深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